發布日期:2022-07-14 點擊率:78
(二)民用航空制造業。包括大型客機、商用發動機、支線飛機、航空電子系統等四個產業方向。
至2012年,形成產業規模200億元。大型客機在2012年建成總裝基地,完成研發中心一期建設;商用發動機在2012年前完成研發中心建設,啟動商用發動機裝試基地建設;支線飛機在2012年前形成年產30架的總裝能力;航空電子系統在2012年前完成航空電子研發中心建設,以及機內外照明系統、分布式智能配電系統的部分適航驗證、轉包生產。
(三)先進重大裝備。先期啟動火電、輸配電、軌道交通、大型鑄鍛件等四個產業方向。
到2012年,產值規模達到1200億元。火電按照“優化發展火電”的方針,形成系列化、自主化、高端化,做強EPC業務;輸配電突破特高壓瓶頸環節,加快中、高壓系列高端化發展,培育柔性輸配電系統、數字化變電站等新的增長點;軌道交通以車輛為核心,實現車體和轉向架等關鍵零部件制造能力的戰略突破,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大型鑄鍛件重點突破工藝、材料和制造制約,攻克并掌握一批關鍵技術,形成自主制造能力。
(四)生物醫藥。到2012年,產值達到850億元,服務外包收入達到150億元,醫藥商業收入突破1000億元。在高端化學原料藥制造領域取得突破,加快開發中藥及天然提取物,重點突破生物診斷試劑、疫苗及抗體類藥物的產業化,著力發展數字化高端醫療設備。
(五)電子信息制造業。重點發展集成電路、移動通信和新型顯示等三個產業方向。集成電路領域,到2012年,本市集成電路產業力爭實現銷售收入人民幣800億元。新型顯示領域將重點建設高世代TFT-LCD面板生產線,力爭到2012年新型顯示產業的規模達到500億元人民幣。
(六)新能源汽車。劃分為整車和關鍵零部件兩個主攻方向。主要是加快推進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客車產業化,提升驅動電機、動力電池及其控制系統等關鍵零部件的國產化配套能力,支持燃料電池汽車研發和產業化,提升汽車電子系統集成能力。到2012年,產業規模達到900億元。
(七)海洋工程裝備。包括大型海洋油氣開發裝備、勘探調查船和海洋工程輔助船系列、海洋工程關鍵配套設備系統、港口裝卸運輸設備。到2012年,完成88億元總投資,形成300億元產業規模,使上海成為國內最具實力的海洋工程裝備研發、設計、總成總包基地,形成國際競爭能力。
(八)新材料。重點發展特種鋼、高分子材料、電子材料、新能源材料等四個方面。力爭到2012年,實現新材料領域工業總產值比2008年翻一番,達到1600億元。
(九)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一是軟件,二是數字內容,三是信息傳輸服務。力爭到2012年,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總收入達到3400億元,占全市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5.5%,從業人員超過35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