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5-20 點擊率:34
一、系統概述
近年來,高瓦斯礦井的數量在不斷增加,如何加強安全生產,提高搜救工作效率,擺到了國家各級主管部門和領導的面前。隨著國家對煤礦安全的日益重視和監管力度的不斷加強,我國大中型煤礦及廣大鄉鎮小煤礦已大量裝備了煤礦安全生產監控系統,這些安全裝備的推廣應用大大改善了我國煤礦安全生產狀況,但目前煤礦井下還普遍存在入井人員管理困難。
RFID人員考勤監測系統采用無源識別卡,應用信息自動識別技術,對煤礦入井人員進行實時考勤、跟蹤定位、管理的系統,能夠實時掌握井下人員的詳細資料、出勤情況、工作區域、行動軌跡等,對巷道移動目標進行非接觸式識別和跟蹤顯示,并繪制出人員行蹤路線,在地面主機上顯示的同時,可以遠程傳輸至上級管理部門數據中心。此系統能正確處理安全與生產、安全與效益的關系,提升工作人員準確、實時、快速履行煤礦安全監測職能,能有效的進行礦工管理,保證搶險救災、安全救護的高效運作。
二、系統原理及結構
在入井人員經過的通道和需要監控的巷道中安裝射頻天線和井下分站,當人員經過射頻天線時,封裝在礦帽中的無源識別卡感應射頻天線磁場能量,發射出全球唯一ID號,同時將自身存儲的個人信息立即上傳給射頻天線,射頻天線通過數據傳輸電纜將讀到的信息發送至井下分站,井下分站將接收到的無源識別卡對應的員工信息和檢測到的時間存儲于數據存儲器中,待監控中心的服務器巡檢時,通過數據傳輸接口,上傳到監控中心的服務器上,用于顯示和查詢。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圖1 系統圖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圖2 系統結構圖
三、系統設計流程
本系統遵循“統一發卡、統一裝備、統一管理”的原則,按準許上崗人員和班組實行“一人一卡”制,該標識卡可視為“上崗證”或“坑道準入證”。具體方案為:
(1) 煤礦生產單位在井下坑道、作業面的交叉道口安裝井下分站設備。
(2) 煤礦生產單位向下井工作人員頒發并裝備標識卡。
(3) 系統數據庫記錄該標識卡所對應人員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齡、性別、所屬班
組、所屬工種、職務、本人照片、有效期等基本信息。
(4) 生產單位對該標識卡進行授權后即生效。授權范圍包括:該員工可以準入的坑道或作業面。為防止無關人員和非法人員進入坑道或作業面,系統設置該卡準入坑道或作業面的時效管理模塊及卡的失效、報失等。
(5) 進入坑道的工作人員必須隨身攜帶標識卡,當持卡人員經過設置識別系統的地點時被系統識別,系統將讀取該卡號信息,通過系統傳輸網絡,將持卡人通過的地點、時間等資料傳輸到地面監控中心進行數據管理;如果采集的卡號無效、或進入限制通道,系統將自動報警,監控中心值班人員接到報警信號,立即執行相關安全工作管理程序。
(6) 坑道一旦發生安全事故,監控中心在第一時間內可以知道被困人員的基本情況,便于事故救助工作的開展。
(7) 系統可自動生成考勤作業的統計與管理等方面的報表資料,提高管理效益。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圖3 數據處理流程
四、系統功能
4.1 考勤功能
能夠實時統計入井人員姓名、時間、職位、數量等,并及時統計各單位人員下井班數、班次、遲到、早退信息等;對考勤數據進行統計、查詢、匯總、生成報表、打印等。
4.2 跟蹤功能
井下人員實時動態跟蹤、位置顯示、運行軌跡回放,實時動態查詢某一區域某一時刻井下人員分布。
4.3 報警功能
系統對入井人數超計劃、進入限制區域、升井超時及系統故障能自動顯示和報警。
4.4 救護搜尋
可提供位置信息,便于及時救護。
4.5 組網功能
系統具有強大的組網功能,根據用戶需求,監控中心與各礦級系統能夠以局域網方式聯網運行,使聯網的所有礦級系統在使用權限范圍內都能共享考勤跟蹤數據,便于遠程查詢和管理。
4.6 擴展功能
系統提供了強大的擴展空間,可根據需求擴展車輛管理系統、門禁識別考勤系統。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圖4 網絡結構示意圖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圖5 井下人員定位監測示意圖
1
下一篇: PLC、DCS、FCS三大控
上一篇: 新力量煙草數字化倉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