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4-17 點擊率:136
2014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突破8萬輛,發展態勢喜人。為了使新能源愛好者和初級研發人員更好地了解新能源汽車的核心技術,筆者結合研發過程中的經驗總結,從新能源汽車分類、模塊規劃、電控技術和充電設施等方面進行了分析。
1 新能源汽車分類
在新能源汽車分類中,“弱混、強混”與“串聯、并聯”不同分類方法令非業內人士感到困惑,其實這些名稱是從不同角度給出的解釋、并不矛盾。
1.1消費者角度
消費者角度通常按照混合度進行劃分,可分為起停、弱混、中混、強混、插電和純電動,節油效果和成本增等指標加如表1所示。表中“-”表示無此功能或較弱、“+”個數越多表示效果越好,從表中可以看出隨著節油效果改善、成本增加也較多。
表1 消費者角度分類
1.2技術角度
圖1 技術角度分類
技術角度由簡到繁分為純電動、串聯混合動力、并聯混合動力及混聯混合動力,具體如圖1所示。其中P0表示BSG(Belt starter generator,帶傳動啟停裝置)系統,P1代表ISG(Integrated starter generator,啟動機和發電機一體化裝置)系統、電機處于發動機和離合器之間,P2中電機處于離合器和變速器輸入端之間,P3表示電機處于變速器輸出端或布置于后軸,P03表示P0和P3的組合。從統計表中可以看出,各種結構在國內外乘用或商用車中均得到廣泛應用,相對來說P2在歐洲比較流行,行星排結構在日系和美系車輛中占主導地位,P03等組合結構在四驅車輛中應用較為普遍、歐藍德和標致3008均已實現量產。新能源車型選擇應綜合考慮結構復雜性、節油效果和成本增加,例如由通用、克萊斯勒和寶馬聯合開發的三行星排雙模系統,盡管節油效果較好,但由于結構復雜且成本較高,近十年間的市場表現不盡如人意。
下一篇: PLC、DCS、FCS三大控
上一篇: 索爾維全系列Solef?P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