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分類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動態

      東方電氣的GE夢想

      發布日期:2022-07-15 點擊率:39

      le="display: block;">    10月30日下午3點,上海華亭賓館二樓,一間寬敞的會議室,記者見到匆匆而來的溫樞剛。

        上世紀九十年代,溫樞剛畢業后就進入東方電氣集團設計研究院,歷任集團公司副總經濟師、總經理助理、副總經理,如今已經成為東方電氣集團公司黨組成員、股份公司總裁,是集團中為數不多的“少壯派”。

        東方電氣集團是由中央確定的涉及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53家國有重點骨干企業之一,是國務院國資委批準改制設立的國有獨資企業。

        說起中國企業的國際化路線,人們首先想起的是華為、聯想這樣的IT企業,而東方電氣集團的海外之路卻另有一分坎坷。

        作為國家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基地,東方電氣目前正發展核電、風電等清潔能源,已形成“五電并舉”的產品格局,具備了大型水電、火電、核電、風電、燃機等發電設備的開發、設計、制造、銷售、設備供應及電站工程總承包能力。

        搞技術出身的溫樞剛,是集團早期海外項目談判的負責人,“這幾年國內的份額還是很大,但到了明年、后年,海外業務會有顯著變化,比例更高一些。”

        2008年,東方電氣集團發電設備產量35997MW,連續五年居世界第一,其中近三成的業務來自海外。

        在國家新能源政策的引導下,東方電氣火電訂單比重目前已持續下降,要彌補火電生產,海外市場成了必然選擇。

        工業脊梁的硬度

        “過去是為了出口而出口,現在已經遠遠超過了這個概念。今天的市場已經是一個國際化的市場。”溫樞剛說。

        從1958年第一個企業——德陽水力發電設備廠建立起,經過50年的發展,東方電氣集團成為中國最大的發電設備制造和電站工程承包特大型企業之一。同時集團也是最早開始承接海外大型工程的國企之一。

        “走出去對企業來說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的目標是做世界一流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那么走出去這一步就是必由之路。過去我們已經走出去了,只不過過去為了出口而出口,而現在我們已經遠遠超出了這個概念,走出去就是為了企業的發展。”在溫樞剛看來,走出去是任何一個想做大企業的必經之路,和企業的身份屬性沒有關系。

        集團下屬的三大動力廠——東方電機、東方鍋爐、東方氣輪機創建于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均為特定歷史時期的“三線”企業,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曾被限定生產20萬千瓦以下的發電機組。

        所以東方電氣在研制30萬千瓦發電機組的道路上步履維艱,當時國家沒有一分錢的投入,也沒有從國外引進技術的渠道。

        1981年,由東方電氣自行設計制造的葛洲壩[ %]17萬千瓦發電機組正式投入運行,這套轉輪直徑達11.3米的發電機組,至今依然是世界上尺寸最大的軸流轉漿式機組。

        1983年,研制出東方電氣首臺30萬千瓦火電機組,提升了我國重大裝備制造技術水平,東方電氣人自豪地稱其為“爭氣機”,而此時的溫樞剛還在西安交通大學攻讀動力系汽輪機專業碩士學位。

        隨后,東方電氣的業務也從國內延伸到國外,伊朗、土耳其、印度、巴基斯坦、馬來西亞開始有他們承接的大型電站項目。

        早期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很多項目并非是完全獨立意義的企業行為,它在更大程度上是一種國家主導行為。

        而到了上世紀90年代以后,東方電氣的海外擴展開始有了更強的主動性,已經主動地謀求在全球范圍內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如果說我們過去有國企的優勢,那么現在應該說我們依靠的是集團快速地變化、調整。無論如何,企業最終要走向市場,而且今天的市場已經是一個國際化的市場,不是你想不想走出去,要不要走出去,而是你必須走到這個市場。”溫樞剛說。

        既然走向市場,就要面臨市場的考驗。其中就有無數的坎坷和磨練。

        1995年,由溫樞剛帶隊參與印度一個大型水電項目的競標,經過幾個月的準備,對照標書逐條核對,當投標進行到最后階段時,他們選擇了放棄,原因就是對方提出了在當時的技術水平條件下,東方電氣繞不過去的技術壁壘。

        當地企業為了保護自己的市場份額,就會采取措施,最早的手段就是通過設置技術壁壘,按照西方標準,要求競標企業必須要達到某種要求。

        多年后,溫樞剛仍然清晰的記得當時的感受,作為當時集團的技術骨干,因為技術障礙這種“硬傷”被攔在項目之外,對他來說“不能忍受”,對集團來說代價太大,并且設置技術障礙這一手段在日后的招標過程中頻頻被國外企業采用,屢次得手。

        “在十年以前我們還屬于第三梯隊,現在我們已經進入了第二集團。第一集團是GE、西門子;原來的第二集團可能是日本的日立、東芝,現在包括東方電氣。”在溫樞剛看來,東方電氣跟GE和西門子相比,技術、管理、技術研發這方面還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從整體上講集團實力已經有了穩步提高。

        以技術“走出去”

        在東方電氣處于第三梯隊的時候,也就是上市期90年代,中國的大型水電裝備設計制造能力比發達國家落后30年。

        因為,國家在三峽工程建設上制定了“技貿結合、轉讓技術、聯合設計、合作制造”的戰略方針,引進海外技術。

        1996年,三峽左岸14臺機組面向國際公開招標,決心“以市場換技術”。三峽總公司在招標文件中明確提出三個必須:投標者必須與中國制造企業聯合設計、合作制造;必須向中國制造企業全面轉讓核心技術,培訓中方技術人員;中國制造企業分包份額不低于合同總價的25%,14臺機組的最后2臺必須以中國企業為主制造。

        通過談判,最終阿爾斯通和ABB、VGS聯合體兩大國際聯合體中標。當時的東方電氣只能通過下屬東方電機有限公司與另外一家國內電機企業獲得分包權。

        經過數年的學習、消化、吸收,國內兩家分包商在大型水電裝備的設計制造能力快速提升,在2004年進行的三峽右岸電站水輪發電機組招標中,東方電氣與國內企業聯手一舉拿下8臺機組的制造合同,平均每臺國產設備比進口要節省投資4450萬元。

        但是,中國企業以“市場換技術”的方式獲得技術,這是一種被動的技術引進,而且效果并不十分顯著。隨著中國企業參與國際分工的逐步深入,一些企業,尤其是高新技術類企業,在“走出去”的國際化過程中對技術的渴求越來越強烈,使技術引進由被動轉為主動。

        自主創新在某種程度上也是被“逼”出來的。大型水電機組轉輪穩定性問題是一項世界性技術難題,東方電氣的科研人員最終也以自主開發的、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轉輪贏得了右岸4臺機組的自主研制合同。

        “這幾年我們也加大了在技術研發上的投入,集團專門成立了中央研究院。這種研究院不等同于我們過去的技術中心,或者說我們一般意義上理解的研究工程設備,完全是相對而言具有前瞻性的,跟產業相關的技術。”溫樞剛介紹說。

        這些經驗也是東方電氣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在一步步的碰撞中獲得的。

        “現在中國企業逐步走向和跨國公司發展相同的軌跡,比如說GE有他的研究院,一年投入多少億美金,過去我們說中國企業在研發方面投入不足,現在嚴格來講,我們按照銷售收入投入3億、5億沒問題。現在這些投入當期見不著收入,但是可能未來、三年、五年,甚至更長時間內,真正成為拉動產業增長的發動機。”溫樞剛說。

        據他介紹,集團目前專門做一些前瞻性的研究,希望以中央研究院作為載體,帶動企業的R&D,而不是僅僅工程設計,“這是兩個層次的概念。我們現在已經跨越到了這么一個階段。”

        “現在東方電氣的主要目標市場在發展中國家,比如像印度、印度尼西亞等地。實際上這些市場中的西方企業是很害怕中國企業的。一旦我們要進去的話,他的市場份額即使不會全部喪失,起碼也要受到很嚴重的影響。所以他們現在也在采取很多各種各樣的手段。包括非貿易的保護主義的手段,或者通過各個層面來擠走中國的廠家。”溫樞剛表示。

        “今天我們走向海外市場的時候,技術方面我已經高于你,你不可能再給我限制。他也許有其它的方式,但中國設備總體的質量、性能總情況是好的。當然,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包括西方都不排除有一些個別的質量問題。有個項目是我們和另一個競爭者2005年同時開始做的,我們的機組已經開始運行,到現在他還沒發電,這就是為什么到現在為止仍然有源源不斷印度的廠商找我們簽合同。”溫樞剛說。

        應對地震后的海外市場

        就在國內市場不斷鞏固、海外市場逐步擴展的時候,5·12地震讓正在極力建設海外市場的東方電氣面臨著一場巨大的危機,如何在應對天災的同時,有效地解決國際市場上的危機,考驗著東方電氣的智慧。

        集團旗下的東方汽輪機廠是中國裝備工業三強之一,也是2008年四川震災中損失最嚴重的企業。5月12日地震過后,在山區小鎮漢旺綿延十里的東汽主廠區已成一片廢墟,當時很多職工估計,要完全恢復生產,至少需要一年半時間。

        作為國內發電設備制造行業的龍頭老大,東汽的客戶和訂單,幾乎遍及全世界,據估計當時總共已有800億元訂單。

        這次大地震,使得客戶訂單幾乎全部需要延期,國內客戶可能還會體諒,但對眾多國外客戶而言,這將意味著一場場艱巨的談判。而歷史悠久的東汽廠是這些談判中的焦點。

        1966年,作為“三線”重點項目的東汽總廠在漢旺鎮破土動工。1995年,東方汽輪機廠的控股母公司東方電氣集團公司借殼上市,東方汽輪機廠由此也飛速發展。

        2000年后,東方汽輪機廠已成為中國大型電站汽輪機制造的三大基地之一,其占據了西亞和南亞市場的大部分份額,成為能與美國西屋電氣、日本三菱重工等跨國企業一較高下的大型國企。

        2005年,年僅45歲的技術專家陳新有出任東汽董事長后,東汽快速擴張。2005年,東汽的年產值僅有60億元,而到2007年,東汽年產值就達到128億元,并占領了40%的國內市場。

        東方汽輪機廠也是東方電氣的核心企業和重要利潤來源之一,2007年底東汽在四川綿竹漢旺鎮的汽輪機業務營業收入約占東方電氣總營業收入的20%。

        由于東汽的優異業績,2007年年底,東汽母公司東方電氣集團實現了整體上市。此后,東汽公司主營的風力、火力、水電、清潔能源發電設備制造也開始成為東方電氣的主營業務。

        東方汽輪機廠對整個集團來說至關重要。2008年6月14日晚上9點鐘,一直忙于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的溫樞剛接到東方電氣黨委書記打來的電話,地方政府考慮到山體滑坡和堰塞湖的危險,為了確保安全,要求在晚上12點之前把漢旺人員全部撤走,包括東方電氣的全體員工。

        撤與不撤,成為一個艱難的選擇,尤其是作為公司的董事長,如果從避免追求責任的角度來講,完全可以下令遵照執行。但當時站在企業利益的角度考慮,不得不稍微猶豫:一旦人撤出來,一方面設備難以保證安全,另外一方面,恢復生產可能遙遙無期。

        撤退通知告訴員工后,由他們自己決定去與留,讓他感動的是,所有的員工都選擇留下來。

        也正是當時東氣人選擇了留下來,才保證了當年的生產目標。

        2008年5月14日,東方鍋爐全面恢復生產,5月16日,東方電機恢復生產,5月19日東方汽輪機德陽基地開始恢復生產,5月24日舉行抗震救災恢復生產、重建家園誓師動員大會。6月6日東方電氣在漢旺的主機試分廠恢復生產,標志著東方汽輪機和東方電氣在震后全面恢復生產。

        “雖然遭受了重創,在2008年我們仍然圓滿完成了各項經營目標,東方電氣的產銷均創歷史新高,東方汽輪機完成了震前計劃的%。”溫樞剛說。

        值得慶幸的是,東方電氣的國外訂單沒有耽擱,也正是這種災后迅速恢復生產的能力,得到了客戶的認可,除了原來的西亞市場,現在印度尼西亞、越南、拉美已成為業務增長最快的市場。

        事后來看,妥善的應對是保證了已經走出去的東方電氣穩定海外市場的關鍵之策。

        火電下降發力海外

        走出了地震危機,東方電氣又面臨新的挑戰。東方電氣的傳統優勢——火電設備需求滑坡,而解決之道也只能在國際市場尋求。

        根據2009年半年報,除了火電占總體訂單比重從去年的80%左右下降到今年上半年末的51%外,在今年上半年的新增訂單中,火電比重還首次下降到31%。

        對于今年的年報預期,王計表示,自己看好年報的業績表現。不過對于火電設備的未來出路,他認為,雖然國內的市場需求會受到一定的抑制,但國外還有很多市場,很多地區還是會使用火電,所以他們將進一步開拓海外市場。

        看似被“逼”出海,其實早在2003年,東方電氣就已經在盤算未來的發展,產業結構向哪個方向調整,市場向哪些地區開拓。

        當時中國火力發電正處在高峰期,從能源結構來講的,火電在中國的能源結構中還屬優越。

        “從全球來看,當時的能源結構已經開始出現轉變。那時候我們考察了歐洲很多國家,比如德國,新能源發展很快。發達國家今天的狀況,就是將來發展中國家明天或者是后天要做的,可以作為一種借鑒、參考。另外,從我們自身來講,結合中國的實際國情,如果將來能夠取代火電的技術能源、可再生能源有很多,包括太陽能、風力發電、生物質能、地熱等等,核電也是。”溫樞剛認為在6年前的判斷在今天已經得到了應驗。

        據他分析,從長遠來講,技術能源中能夠取代火力發電的,核電是最優的選擇。

        當時東方電氣處于低谷,本身還不具備核電技術,而且中國電力[ %]市場遠沒發展到今天的地步,在種種條件都不理想的情況下,出于對行業的敏銳判斷,東方電氣咬牙收購了大型核電設備生產商——廣州重型機械。

        2004年5月17日,東方電氣(廣州)重型機器有限公司(簡稱“東方重機”)成立,占地面積共40萬平方米,坐落于水陸交通便利的廣州南沙,成為集團公司出海口基地和大型核電設備本土化制造基地。

        不僅僅是核電,去年10月份的股東大會上,溫樞剛提出,國家的風電已經處在一種大浪淘沙的狀態。東方電氣是專門做發電設備的企業,不管火電也好、水電也好、核電也好,還有現在的新能源,我們在這幾個方面不僅要把它做大,更要把它做強。

        而做強的辦法就是通過市場,面對殘酷、激烈的競爭,最后的結果就是淘汰,洗牌。正是在一年前,甚至更長時間預見到新能源領域可能出現的過剩狀態,東方電氣迅速占領市場,擴大份額。

        今年10月,記者在東方電氣集團下屬的天津東汽風電葉片公司采訪時就了解到,包括風電設備在內,東方電氣已經在為新能源走向海外市場做準備。

        “作為企業的負責人,我的體會就是眼睛一定要緊盯市場,不僅僅是說以市場為中心,而是真真正正看市場的需求、變化、趨勢。然后以發達國家的經驗作為借鑒,所以我們那個時候發展核電是非常明確的,而且越早上成本越低,更不要說現在國產化。”溫樞剛說。

        采訪快要結束時,溫回憶起2005年在中國遇到GE的CEO,幾番交流之后,給他的觸動很大。

        當時GE剛剛收購中國一家風力發電廠,隨后GE的綠色創想宣傳就進了人民大會堂,接著北京國際機場通道里面也出現了GE風力發電機的廣告,當時那款產品還沒生產出來,只是一個想法。

        “其實在綠色能源領域我們已經做了很多,機器已經在轉了,但是品牌、戰略這方面意識沒有他們強,這也許是我們應該向GE學習的策略,讓視野更開闊。”溫樞剛說。

        一份來自商務部的報告顯示,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還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預計未來5-10年將可能出現中國對外投資的高潮,有三類企業在對外投資方面還具有很大潛力,第一類就是國有能源、資源企業。

        

      下一篇: 2010國際現代工廠/過

      上一篇: 深圳宏電應邀參加中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肥胖|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 亚洲一区精彩视频|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 亚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农村人乱弄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在线播放偷拍一区精品| 亚洲午夜在线一区| 91成人爽a毛片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综合无码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一区| 麻豆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人妻体内射精一区二区三四| 亚洲欧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一区| 一区三区三区不卡|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一区| 视频一区精品自拍|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AV|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区二区| 亚洲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在线观看| 精品日韩一区二区| 精品无码中出一区二区| 日本高清无卡码一区二区久久|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 国模私拍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乱码AV一区二区| 亚洲午夜在线一区| 日韩伦理一区二区| 熟女少妇精品一区二区| 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丝袜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