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7-14 點擊率:30
“作為一家深耕工業物聯網近40年的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研華一直積極將邊緣計算、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及物聯網平臺等創新技術充分融合,釋放數據的價值。未來整個AIoT的發展空間及市場機遇都很大,但不能單靠某一個技術,而是需要將這些多元的技術匯合在一起,通過數據融合、應用融合、生態融合,融合創新才能實現更大的發展。”——研華 (中國)總經理羅煥城
眾所周知,數字化技術在去年的疫情中迎來了爆發期,不僅為科技抗“疫”提供了關鍵支撐,更逐步成為整個國家基礎性的戰略支撐,成為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動能。以5G、大數據、人工智能、邊緣計算、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新一代創新技術在各傳統行業深度應用,推動生產方式、商業模式、管理范式等發生深刻變革。
在此背景下,4月22日,由研華科技主辦的AIoT創新應用論壇再次起航,本次活動以“數智融合 共創未來”為主題,圍繞工業物聯網、嵌入式物聯網、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四大主題,攜手合作伙伴從前沿趨勢到落地實踐,從創新產品到成功案例進行深入分享,希望以此更好地加速產業數智化的轉型與升級。
01
物聯網產業發展的時與勢
可以看到,隨著“新基建”建設的提速以及國家對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視,以物聯網和工業互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創新技術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其中,“十四五”規劃中就五次提到“物聯網”一詞,除了劃定數字經濟的七大重點產業外,其余四次提到的場合均體現出對物聯網發展重點的表述,包括:“分級分類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將物聯網感知設施、通信系統等納入公共基礎設施統一規劃建設,推進市政公用設施、建筑等物聯網應用和智能化改造”;“推動物聯網全面發展,打造支持固移融合、寬窄結合的物聯接入能力”——從這些表述中可以發現,物聯網被定位為公共基礎設施,同時未來將在接入能力和應用場景方面強化布局。
同樣,“工業互聯網”一詞也被“十四五”提及三次。此外工信部在今年1月發布的《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中,也明確提出要通過建設工業大數據中心、行業和區域工業互聯網平臺等具體舉措來推動工業互聯網的發展。
對此,羅煥城表示:“根據研華和第三方調研機構的分析數據顯示,到2025年,整個AIoT的市場規模預計將會達到4500億美元。同時,軟件平臺以及App部分的增長也呈上升趨勢,目前該部分在整個物聯網份額的占比約10%。相比之下,物聯網解決方案集成和服務的部分,目前規模還很小,但預計未來會快速增長,到2025年大概會占到整個物聯網總值的50%以上。因此,這是一個極具成長性的市場。”
當然,理想與現實總是有落差的,總結背后原因,主要是物聯網產業整體呈現出“碎片化”發展:缺乏統一標準,經常出現產品和解決方案“黑盒”現象,導致維護、管理成本過高,同時受到整個產業的技術成熟度影響,也阻礙了整個產業的快速發展。
其實任何一個行業應用場景都有自己的特點和需求,如果將應用場景與物聯網設備直接結合,就會遭遇不同行業硬件兼容、標準化、通用化較弱等因素的制約,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因此,底層的物聯網基礎設施能力的整合和行業應用場景的融合也就變得至關重要。
從這個角度來說,從“物聯網”到“智聯網”已是大勢所趨,在此過程中加速數據要素資源在物聯網中的流動,并在流動融合中產生數據的全新價值,才能更好地推動整個物聯網產業的發展。
02
三大維度加速數智化融合
也正是洞察到了這一巨大的變化,研華在論壇上提出:大力推動數據融合、應用融合和生態融合,借此化解困擾物聯網產業發展的核心痛點,并抓住市場新機遇,具體而言:
首先,從數據融合角度看,目前5G、邊緣智能、機器視覺、物聯網集成、物聯網平臺、數字孿生、云原生等技術正在快速發展,未來唯有把這些技術融匯和貫通,才能更好推動整個物聯網產業的發展。
2015年,研華就推出自己的工業物聯網平臺WISE-PaaS,打通物聯網連接層、平臺層、應用層,為用戶提供端到云的“一站式”解決方案。今年3月底,研華還宣布與光環新網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在未來將展開基于WISE-PaaS工業物聯網云平臺在中國落地的合作,積極將光環新網多年來開發與集成的產業經驗與研華WISE-PaaS云平臺進行整合,形成模塊化、可復制的解決方案,降低客戶使用門檻,真正把物聯網云到邊緣的“壁壘”徹底打通,最大化釋放數智融合的價值和能量。
其次,從應用融合角度看,制造、醫療、交通、零售等行業應用對物聯網的技術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數據與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變得更為迫切。
研華作為數據與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推動者與實踐者,已在多個細分行業進行落地實踐, 賦能行業應用。制造行業,研華利用機器視覺和AI算法,輔助電子、電機、機械及鋼鐵工廠等,提高瑕疵檢測效率;醫療行業,利用AI協助檢測每份影像圖片,判定病情的風險等級,一旦發現高風險病灶,立即提醒醫生,提高診斷效率,輔助醫療決策;零售行業,協助超商、零售業主等進行客流統計分析及預測,提供精準營銷,提高整體銷售額,甚至打造無人超市及無人便利店。
最后,從生態融合看,物聯網碎片化、應用場景多樣化的特征,決定了這個市場不可能一家獨大。同時技術融合、應用融合也都離不開生態。因此,生態系統的建立,以及促進生態系各伙伴的協同發展,變得非常重要。
研華很早就認識到這一點, 2018年提出‘共創’策略,攜手產業鏈上下游伙伴,基于WISE-PaaS平臺打造生態系統,與伙伴融合發展,共創共贏。
研華共創模式主要分為三類:第一類,針對SI系統集成伙伴,可直接采用研華現成的工業App快速導入;第二類,針對各垂直行業優秀的專業集成商,將研華的軟硬件產品,結合SI專業領域的Knowhow,整合形成工業App,提供給客戶整體解決方案及加值服務;第三類,針對策略性合作伙伴,研華通過合資、并購等方式,進行資本合作,通過優勢互補加深雙方的核心競爭力。
03
深耕垂直行業創造新價值
值得一提的是,數智融合的大背景,越來越多的垂直行業基于研華打造的“平臺+生態”,形成了豐富和多樣化的應用場景和創新空間。
一,工業物聯網領域,研華聚焦智能制造、智能裝備、生產制造、智慧水務、智慧環保、智慧能源等,攜手生態伙伴共創工業物聯網產業的新格局。
研華(中國)工業物聯網事業群總經理蔡奇男表示:“智能制造歸根結底是數據,如何提煉數據、發揮數據價值是重中之重。”為此,研華在工業物聯網領域打造出端到端的產品和解決方案,能夠提供包括邊緣采集、控制、計算、分析在內的產品方案,同時基于WISE-PaaS工業物聯網云平臺,攜手合作伙伴打造工業App賦能產業創新應用。
二,服務物聯網領域,研華多年來深耕智慧零售、智慧醫療、智慧醫院以及智慧物流等領域,提供差異化、個性化的物聯網解決方案,進一步推動智慧城市的治理、民生的服務、產業的發展,激活智慧城市新動能。
據研華智慧服務物聯網事業群副總經理江明志介紹,研華有針對垂直場域設計的平臺產品,搭配前端各類數據采集方案,實現數據采集及本地邊緣計算;標配遠程監控軟件平臺DeviceOn/iService,實現各類設備的遠程監控與管理;除硬件,研華也提出各種垂直領域解決方案,并且都能基于WISE-PaaS平臺,升級為云SaaS服務的App。
三是,在嵌入式物聯網領域,研華提出了“Edge+”(智能邊緣)的策略,主要致力于做好三件工作:專注產業應用平臺與解決方案的打造;工業應用中間件軟件與云服務的開發;以及為合作伙伴提供工業級周邊零配件和物聯網的連結。
研華(中國)嵌入式物聯網事業群總經理許杰弘表示,為了滿足更多行業的需求,研華開發了一系列WISE-DeviceOn工業應用程序,幫助客戶打造端到云的整合應用。以DeviceOn/iEdge為例,涵蓋四大功能:通訊協議與數據整合、邊緣端實時運算分析、遠程監控與中央管理系統以及預載數據可視化管理接口。同步搭載研華邊緣計算智能系統EIS系列產品,平均可節省超過60%開發時間與費用。
與此同時,研華科技中國的當地團隊還堅持不斷創新,在工廠自動化設備、金融行業設備、AI應用以及視頻視覺解決方案領域增加了基于國產化x86和ARM的平臺產品,進一步滿足行業用戶自主創新的需求。
不難看出,研華正通過“平臺+生態”的共創新模式,賦予行業萬物的感知與智能,廣泛連接和推動整個企業和組織實現數智融合,讓越來越多行業和應用能夠在上面茁壯成長。
目前物聯網產業的發展進入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而研華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前瞻力和爆發力,依托全面的產品領導力、解決方案創新力和“平臺+生態”的構建力實現數據融合、應用融合和生態融合,不僅幫助更多企業加速實現數智融合,也更好地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真正讓中國最大化釋放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價值。
目前,“數智融合 共創未來”高峰論壇已告一段落,但后續我們還將聚焦30+熱門話題(人工智能、邊緣計算、5G、中國芯、TSN、數字孿生……),展示AIoT最新技術應用,分享全球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