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7-14 點擊率:50
“傳感網,又叫物聯網。”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副所長、中科院無錫高新微納傳感網工程技術研發中心主任劉海濤表示,“在這個全新學科中,我國的技術研發水平已處于世界前列。”他打了一個通俗的比方:人的眼睛、耳朵、鼻子好比單個的“傳感器”。一杯牛奶擺在面前,眼睛看到的是杯子,杯子里有白色的液體,鼻子聞聞有股奶香味,嘴巴嘗一下有一絲淡淡的甜味,用手再摸一下,感覺有溫度……這些感官的感知綜合在一起,人便得出關于這一杯牛奶的判斷。假如把牛奶的感知信息傳上互聯網,坐在辦公室的人通過網絡隨時能了解家中牛奶的情況,這就是“傳感網”。如果家中設置的傳感器節點與互聯網連接,經過授權的人通過網絡了解家里是否平安、老人是否健康等等信息,并利用傳感器技術及時處理解決,這就是“物聯網”。
簡而言之,“物聯網”指的是將各種信息傳感設備,如射頻識別(RFID)裝置、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種種裝置與互聯網結合起來而形成的一個巨大網絡。其目的,是讓所有的物品都與網絡連接在一起,方便識別和管理。“物聯網”是繼計算機、互聯網與移動通信網之后的世界信息產業第三次浪潮。事實上,中科院早在10年前就啟動了傳感網研究,組成了2000多人的團隊,先后投入數億元。目前,中國與德國、美國、英國等國家一起,成為國際標準制定的主導國之一。
專家表示,物聯網用途廣泛,遍及智能交通、環境保護、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業監測、老人護理、個人健康等多個領域。“這一技術將會發展成為一個上萬億元規模的高科技市場。”
據悉,近期上海世博會與浦東機場已與位于無錫高新區的微納傳感網工程技術研發中心簽下訂單,購買了近3000萬元的防入侵微納傳感網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