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7-14 點擊率:57
1 智能建筑概述
智能建筑是為了適應現代信息社會對建筑物各功能、環境和高效管理的要求,在傳統建筑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智能化建筑通過對建筑物的四個基本要素,即結構、系統、服務、管理以及它們之間的內在關聯的最優化設計,使其發揮最高效率,同時又以最低的保養成本,最有效的方式來管理本身資源,給業主提供一個投資合理又擁有高效率的優雅舒適、便利快捷、高度安全的環境空間;幫助大廈的主人、財產的管理者和擁有者意識到他們在諸如費用開支、商務活動和人身安全等方面得到最大利益的回報;并提供反應快、效率高和有支持力的環境,使用戶能達到其業務目標。智能建筑它具備三個基本條件:
(1)安全、舒適的環境,即具有消防功能、溫度和濕度控制功能以及燈光及其它樓宇設備的控制功能;
(2)良好的通信網絡設施,使數據信息能夠在大廈內傳輸;
(3)足夠的對外通信設施與通信能力。
可見,智能化建筑是一個綜合性概念,我國智能建筑權威機構一中國智能建筑專業委員會對“智能建筑”的定義是:利用系統集成的方法,將智能型計算機、計算機網絡技術、通信技術、信息技術與建筑藝術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通過對設備的自動監控、對信息資源的管理和對使用者的信息服務及其與建筑的優化組合以獲得的投資合理、適合信息社會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適、便利和靈活等特點的建筑物。由此可見,智能建筑是先立足于建筑物本身,然后是配備許多現代的能給人們營造舒適、便利、靈活、安全生活的相關技術與服務。
2 智能建筑的構成
智能建筑(Intelligent Building,IB)主要采用計算機技術對建筑物內的設備進行自動控制和管理,并對用戶提供信息和通信服務等。目前它能提供的主要功能和特點如下:(1)能對各種信息進行通信并具有信息處理功能;(2)能實現辦公自動化(OA);(3)能對建筑物內機械電氣設備等進行綜合自動控制,實現各種設備運行狀態監視和統計記錄的設備管理自動化;(4)建筑物具有充分的適應性和可擴展性,具有良好的節能和環境保護功能。在此功能和特點的基礎上,建筑智能化結構由四大系統組成:樓宇自動化系統(BuildingAutomationSystem,BAS)、辦公自動化系統(OfficeAutomationSystem, OAS)、通信網絡系統(Communication NetworkSystem,CNS)、結構化綜合布線系統(StructureCablingSystem,SCS)。
樓宇自動化系統是采用計算機對建筑物內所有機電設施進行自動控制。一般有以下兩個子系統:環境控制管理子系統;安防與消防子系統。環境控制主要包括:暖通空調系統控制、給排水控制系統控制、運輸系統控制、供配電系統的控制。 樓宇供配電系統是智能建筑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國樓宇供配電系統設計管理尚處于初創階段,1997年建設部頒布了 (建筑智能化系統系統工程設計管理暫行條例》,這是第一部行業管理規定。隨后,許多省、市、自治區制訂了自己的《智能建筑設計標準》,國家標準BG/T50314-2000于2000年7月正式頒布。
3 樓宇供配電自動化系統設計原則
3.1 穩定可靠性原則
必須保證供配電自動化系統具有高的可靠性和抗干擾能力。宜選用成熟的、通過國家認定的檢測機構檢測的,經過現場運行考驗的綜合保護與測量一體化技術的自動化系統。
3.2 規范性原則
供配電自動化系統的設計應執行國家、行業的有關標準、規范及規程、規定。優先選擇生產、服務規范化的供配電自動化系統。供配電自動化系統的各種接口規約應逐步采用國家或行業標準,對特殊通訊規約應具備詳盡規約文本。直流系統及計量系統的建設宜與供配電自動化系統通盤考慮。
3.3 分層分布式原則
對于樓宇供配電自動化建設,宜推行分層分布式系統。充分應用現場總線等先進通訊技術解決樓宇內數據交換問題。 3.4 保護功能獨立性原則
由于保護在供配電系統中的特殊重要地位, 自動化系統中保護功能應相對獨立,不依賴于通訊網,其他一些重要的控制設備,例如備用電源自動投入裝置等,也不依賴通訊網,而設置專用的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