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7-14 點擊率:41
2.兩線制變送器的結構與原理兩線制變送器的原理是利用了4~20mA信號為自身提供電能。如果變送器自身耗電大于4mA,那么將不可能輸出下限4mA值。因此一般要求兩線制變送器自身耗電(包括傳感器在內的全部電路)不大于。這是兩線制變送器的設計根本原則之一。從整體結構上來看,兩線制變送器由三大部分組成:傳感器、調理電路、兩線制V/I變換器構成。傳感器將溫度、壓力等物理量轉化為電參量,調理電路將傳感器輸出的微弱或非線性的電信號進行放大、調理、轉化為線性的電壓輸出。兩線制V/I變換電路根據信號調理電路的輸出控制總體耗電電流;同時從環路上獲得電壓并穩壓,供調理電路和傳感器使用。除了V/I變換電路之外,電路中每個部分都有其自身的耗電電流,兩線制變送器的核心設計思想是將所有的電流都包括在V/I變換的反饋環路內。如圖,采樣電阻Rs串聯在電路的低端,所有的電流都將通過Rs流回到電源負極。從Rs上取到的反饋信號,包含了所有電路的耗電。在兩線制變送器中,所有的電路總功耗不能大于,因此電路的低功耗成為主要的設計難點。下面將逐一分析各個部分電路的原理與設計要點。
3.兩線制V/I變換器V/I變換器是一種可以用電壓信號控制輸出電流的電路。兩線制V/I變換器與一般V/I變換電路不同點在:電壓信號不是直接控制輸出電流,而是控制整個電路自身耗電電流。同時,還要從電流環路上提取穩定的電壓為調理電路和傳感器供電。附圖是兩線制V/I變換電路的基本原理圖:圖中OP1、Q1、R1、R2、Rs構成了V/I變換器。分析負反饋過程:若A點因為某種原因高于0V,則運放OP1輸出升高,Re兩端電壓升高,通過Re的電流變大。相當于整體耗電變大,通過采樣電阻Rs的電流也變大,B點電壓變低(負更多)。結果是通過R2將A點電壓拉下來。反之,若A點因某種原因低于0V,也會被負反饋抬高回0V??傊?負反饋的結果是運放OP1虛短,A點電壓=0V。下面分析Vo對總耗電的控制原理:假設調理電路輸出電壓為Vo,則流過R1的電流I1=Vo/R1運放輸入端不可能吸收電流,則I1全部流過R2,那么B點電壓VB=-I1*R2=-Vo*R2/R1取R1=R2時,有VB=-Vo電源負和整個便送器電路之間只有Rs、R2兩個電阻,因此所有的電流都流過Rs和R2。R2上端是虛地(0V),Rs上端是GND。因此R2、Rs兩端電壓完全一樣,都等于VB。相當于Rs與R2并聯作為電流采樣電阻。因此電路總電流:Is=Vo/(Rs//R2)如果取R2>>Rs,Is=Vo/Rs因此,圖3中取Rs=100歐,當調理電路輸出0.4~2V的時候,總耗電電流4~20mA.若不能滿足R2>>Rs也沒關系,Rs與R2并聯(Rs//R2)是個固定值,Is與Vo仍然是線性關系,誤差比例系數在校準時可以消除。除了電路正確以外,該電路正常工作還需要2個條件:首先要自身耗電盡量小,省下的電流還要供給調理電路以及變送器。其次要求運放能夠單電源工作,即在沒有負電源情況下,輸入端仍能夠接受0V輸入,并能正常工作。LM358/324是最常見也是價格最低的單電源運放,耗電400uA/每運放,基本可以接受。單電源供電時,輸入端從~范圍內都能正常工作。如果換成OP07等精密放大器,因為輸入不允許低至0V,在該電路中反而無法工作。R5和U1構成基準源,產生穩定的基準電壓。LM385是低成本的微功耗基準,20uA以上即可工作,手冊上給出的曲線在100uA附近最平坦,所以通過R5控制電流100uA左右。OP2構成一個同向放大器,將基準放大,向調理電路及傳感器供電。因為寬輸入電壓、低功耗的穩壓器稀少,成本高;將基準放大作為穩壓電源是一個廉價的方案。該部分電路也可以選擇現成的集成電路。比如XTR115/116/105等,精度和穩定性比自制的好,自身功耗也更低(意味著能留更多電流給調理電路,調理部分更容易設計)。但成本比上述方案高10倍以上。